发布时间:2021-03-04 21:15:19 阅读量:94686 作者:阔继
缩水现象一二年级生活生命与安全教案
小包装方便面减量不减价 饮料暗中“缩水” 添加剂“偷龙转凤”二年级生活生命与安全教案
最近物价涨声连连,尤其是白糖价格更是一路上涨,好比那不断冒尖的楼价,一路高歌而上。为了解决原材料、运输、生产等费用上涨问题,不少食品企业纷纷八仙过海,各显神通。不过有些消费者发现,有部分食品就有暗中缩水的嫌疑。究竟事实是怎样呢?
随心杯分量减近半价格不减?
记者从念书时已经是某牛肉面的忠实粉丝,眼瞅着“偶像”的净含量从原来的净重127克降到122克,再降到115克,虽说价格没有变化,但是分量就接近少了近10%。不过一想这一年的原材料成本比起前年的确是上升了不少,也就默认了这一变相涨价行为。但是日前就有特别较真的朋友报料,说某牌子红烧牛肉面推出的颇为适合下午茶时段垫肚随心杯,净含量只有59克,比起“正装版”的净含量115克少了近半,但是价格却卖2元6角,比起正装版的2元9角只便宜了3角钱!这样算不算是一种变相涨价行为呢?既然分量减少近半,那么价格应该也便宜近半才对吧?
记者带着这样的质疑,立即奔去超市求证,发觉大部分的即食面品牌都推出了点心杯、随心杯等小杯量装,分量减少近半甚至是减少7成的,但是价格和正装版相比并没有降价近半,甚至有一款海鲜面,正装版110克装卖3元5角,而小杯装34克卖2元3角,分量减少了近7成,而售价只便宜约4成。究竟这种所谓的贴心小杯装行为是否企业转嫁成本上涨的行为呢?
行家回应
包装越小成本越高
记者带着这一疑问请教了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董金狮,他表示,对于即食面来说,即使是正装版(也就是正常分量)的即食面原材料大概在8角左右的成本,外包装估计4角左右,根据行业的一般情况来说,包装不会超过成本的15%。至于小杯装,外包装价格应该会在3角左右。不过,对于包装来说,一般而言是包装越小成本越高,因为工艺难度会增加,尤其是边角率高,导致成本比例上升。而且设备的折旧率、人工费和正装版是一样的,因此小包装价格未必能如消费者所想的,按照分量减少比例而下降。
不过对于消费者而言,他们所想的大概会是:虽然说设备的折旧率、人工费和正装版是一样的,但是生产者本身在生产这些小杯装的同时也在生产大杯装,它们的销售渠道、生产设备都是可以共同使用的吧?
2017年,网秦对外宣布通过交易的方式将秀色秀场和飞流剥离网秦体系。在不久前召开的网秦2017年前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,网秦高层也表示,已完成对飞流移动的剥离和秀色秀场的出售。
携程火车票事业部CEO张旭表示:“携程有责任也有义务在春运期间,为像务工人员这样的弱势群体提供更多、也更具人性化的服务,保障他们的返乡之路顺利,通畅二年级生活生命与安全教案。”
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织研制、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标准动车组被命名为“复兴号”,并将于6月26日率先在京沪高铁两端的北京南站和上海虹桥站双向首发,分别担当G123次和G124次高速列车。
中国中车专家认为,“复兴号”CR400系列动车组构建了体系完整、结构合理、先进科学的高速动车组技术标准体系,标志着我国高速动车组技术全面实现自主化、标准化和系列化,极大增强了我国高铁的国际话语权和核心竞争力。
在科技前沿探索领域,2017年10月阿里巴巴宣布两大前瞻性科研计划,包括3年内投入1000亿元成立“达摩院”,以及在全球7大城市设立实验室。